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

遠見雜誌 - 前進的動力:東協發展 亟需民生、綠能、基礎建設

遠見雜誌 - 前進的動力:東協發展 亟需民生、綠能、基礎建設


台灣雖不屬於東協,但因地理位置鄰近,與東協貿易密切。

據經濟部統計,2011年台灣對歐盟27國出口的比重,占總額9.31%,但東協六國卻占16.1%,將近是歐盟的一倍。在進口方面,東協六國也比歐盟高出3個百分點。在東協十國中,台灣與新加坡的貿易往來最為密切,馬來西亞、印尼、越南、泰國則緊追在後,與寮國、緬甸、汶萊的經貿交流,則微乎其微。

「若說美國、歐盟是塊大餅,東協則是塊破碎的餅乾。印尼是最大塊的餅乾,而寮國只能算芝麻,」經營全菲最大3C通路的TID集團董事長齊偉貼切形容。
機會1 內需民生用品受青睞
     過去東協國家一直被做為製造基地,然而它的內需市場,其實是未來值得開發的金礦。
     而印尼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等人口眾多,消費力又相對強勁的國家,最具發展潛能。比方印尼有2.4億人口,居全球第4,據統計,2003年到2010年印尼內需成長50%。眾多人口在還買不起汽車,卻又需要行動工具的情況下,即形成對機車的龐大需求。過去五年,印尼的機車市場幾乎年年以兩位數成長,去年印尼的機車銷售量達804萬台,相當可觀。
     在服務業上,東協國家有絕佳的發展空間。馬來西亞鴻運公司執行長丁重誠觀察,東南亞因為華人多,華人喜愛的東西格外有機會。比方鼎泰豐就在馬來西亞、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開設連鎖店,7-ELEVEn在菲律賓經營得有聲有色,中國信託、兆豐等金融業也都紛紛搶進。
     齊偉能分析,東協國家的內需市場與已開發的歐美相較競爭壓力較小,「A咖、B咖、C咖都有生存空間,可以做小池中的大魚。」
     從購物中心的興起,也可以看到東南亞內需的蓬勃發展,比方菲律賓有亞洲最大的購物中心,印尼光雅加達有多達180個購物中心。「印尼人放假一大嗜好就是逛mall,吃喝玩樂都往裡面跑,」駐印尼台北經濟貿易代表處經濟組長蔡允中觀察。
     除了東協前段班的內需市場,較為落後的越南、柬埔寨等國也值得關注。比方在柬埔寨首座證券交易所開幕前兩年,曾任寶來證券、元富證券等經紀業務的徐立文,即進軍柬埔寨籌備金邊證券。現為執行長的徐立文認為,在柬埔寨幾乎所有企業都沒上市,所以做承銷可謂「處處是機會」。

機會2 跟著政府做投資
     東協近年發展腳步逐漸加快,不但彼此合作增加,在國內也推動諸多計畫,幫助產業升級。政府為了吸引外資共同推動建設,往往給予慷慨稅賦優惠,成為值得研究的機會。
     比方,去年5月,印尼提出大型投資發展計畫「MP3EI」(加速擴大全國經濟建設總綱領),編列979億美元預算,集中發展電信、工業、能源、農業等八大產業。
     馬來西亞的「2020年願景」計畫規模也十分可觀,總共鎖定電機電子、醫藥保健、農業、金融及等12項關鍵產業,投入4400億美元預算來協助經濟轉型。
在東協國家的產業政策中,「綠能」算是一項普遍的推動重點。比方農產品豐富的泰國,即致力使用其作物發展生質能源,目標將再生能源發電比重提升至8%~12%。菲律賓是致力於擴大生質能源、太陽能,以及海洋能源三大能源的利用,目標在2013年前倍增再生能源的使用率。
     連印尼也在「2005~2025國家能源管理白皮書」中,強調再生能源的利用。「台商投資東協,不妨研究他們發展的產業,以借力使力,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」吉隆坡台灣貿易中心主任曾玉淳建議。
     此外,東協國家共同參與的「大湄公河經濟工程」也是未來可見的可觀機會。
     外貿協會市場研究處研究員林淑惠表示,大湄公河經濟圈(GMS,Greater Mekong Sub-region),流經中國雲南、緬甸、泰國、寮國、柬埔寨與越南,被視為是東南亞成長的「黃金走廊」。林淑惠建議,台灣不妨利用技術優勢,參與相關工程,搶占一席之地。(王怡棻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